首页 > 行业资讯 >

中国珠宝业局势分析与发展路径

2016-02-01 09:39
       中国黄金珠宝行业已经进入了必须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,转型升级离不开金融的介入和扶持,综合金融服务可能是整个行业最需要的模式。告别传统担保方式的银行借贷,单方面获取资金利息的初级状态,而应该让投资人融入到企业发展中来,共享发展成本。未来珠宝企业更需要的是资本合伙人,而不是银行借贷。
     目前国内珠宝品牌众多,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,一个就国际高端品牌如卡地亚、宝格丽、香奈尔等国际奢侈品品牌,因为有着独有历史沉淀,文化特性,始终占据国内高端市场,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,这是国内品牌短期内无法超越的。第二类就是如周大福、周生生、谢瑞麟、六福等香港品牌,由于其较为成熟的现代管理体系,以及先入为主的优势,一直占据着一二线城市的优质商场资源,而且也开始在三四线城市渗透,但由于“战线”过长,在三四线城市不具备太多优势。第三类便是内地珠宝品牌,包括深圳品牌、各区域品牌,起步较晚,而且很分散,目前主要在中低端市场混战。然而中国快速的城镇化建设却给内地品牌带来很大的机会,未来城镇化趋势必然诞生很多商圈,有些富裕的农村就可成为一个繁华的商圈,内地品牌更熟悉当地消费习惯,具有先天优势,是其未来发展的最大机会。
小型企业多数亏本经营
     无论是上游加工企业,还是终端零售,这几年珠宝行业飞速发展,小型企业增量异常放大,无序竞争导致上游工费偏低,恶性价格竞争也导致以黄金为主的终端首饰销售无利润。而小企业的资金投入不能减少,人力成本太高,导致很多小型企业多数亏损,2015年表现得尤为突出。
行业整体负债超重,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债务危机之中
    近几年,为扩大产能,争夺渠道,很多珠宝企业盲目向银行借贷,而盈利能力却并不高。在其他行业,负债达到净资产30%就已经是高危红线了,就连李嘉诚运营企业都必须把负债控制在净资产的20%。而我们的珠宝企业通过“货押”向银行贷款,负债率甚至达到总资产的50%,意味着负债达到净资产的100%,资金链稍有变动,就可能马上陷入债务危机,这类企业不在少数。
萧条期行业之间互相戒备
     从2014年以来,珠宝行业进入萧条期,一些已经倒闭或正面临倒闭中。深圳水贝作为全国的黄金珠宝的批发基地,近期频繁出现客户拖欠货款后破产或“跑路”,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,供应商与批发商、零售商相互戒备,给本已减缓的产品流通速度雪上加霜,这种状况持续下去,可能会加速部分企业的倒闭。
被起诉、被立案企业日渐增多
     “银联宝事件”引发了珠宝行业的连锁反应,不仅银联宝起诉的20多家企业受到很大影响,最致命的是银行开始质疑珠宝行业,“惜贷”、“担心坏账”成为大部分银行的普遍情绪。自2008年以后,因为银行资本的介入撑起了珠宝行业飞速发展,而现在也因为银行对珠宝行业信贷的收紧和压制,导致珠宝业一度面临资金紧张。
部分企业危中有机,将迎来快速、健康发展的明天
     在行业经济整体下滑的形势下,也有部分企业逆流而上,逐渐壮大。这批企业往往较早开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建设,专注产品技术研发,提升自身竞争力,而非盲目引入资金扩大产能或渠道,在未来几年,这批企业将能获得较好的发展。
行业中的各企业“危与机”两极分化
      这个行业到了“一个最坏的时代,也是最好的时代”,银行对珠宝行业收紧贷款,这给资金密集型的珠宝企业带来重重危机;而另外一方面,一批专注于珠宝首饰生产研发,不断提升企业内部管理优质珠宝企业会凸显出来,当然也会得到资本的护持,从而获得快速发展。
      国外珠宝品牌如卡地亚、蒂芙尼等会继续占据高端市场,香港品牌如周大福、六福、周生生等占据一线市场,但内地珠宝品牌在二 三线城市会有更大的机会和空间,特别是未来的城镇化给带来很多机会。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,由于有资本的介入,会加速行业危和机,让大企业、小企业迅速分化。
     国内珠宝行业在危机中的反思
行业集约度低,企业小而分散,各自为战
     2002年国内黄金珠宝市场才完全放开,行业发展历程短,10年以上的珠宝企业都比较少,依然以中小型企业偏多,属于创业成长期,规模小而分散。
产品同质化严重,品牌等同商号,缺乏内涵,缺乏差异化
     国内很多珠宝品牌根本没有打造品牌的意识,从品牌名就可以看出来,譬如周*福、周*生、周**等等,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,一个商场内几十个珠宝品牌专柜,款式、风格几乎雷同,让消费者很难通过产品识别是哪个品牌的。品牌没有内涵,缺乏差异化等同于商号。
市场定位不清晰,什么赚钱做什么
     很多珠宝企业从小作坊做起,得益于这10年来黄金持续溢价的风口,迅速做大。然而,一些珠宝企业主从进入这个行业就没有定位,什么赚钱就做什么。不少珠宝企业拿到银行贷款做了房地产,看到什么行业火热就投什么行业,其实隔行如隔山,根本不懂房地产用仅有的一点银行贷款去做,风险也是很大,同时也越来越认为珠宝行业不挣钱。做实业在于坚持,不坚持很难做大。
研发设计水平低下,抄袭严重,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
     很多企业大都是从加工厂做大的,往往是出于成本考虑,不愿意投入产品研发,所以抄版、盗版非常严重,也导致国内珠宝行业研发设计水平低下。
资本严重不足,靠负债经营
    珠宝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,企业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,很多企业以前依靠自有资金平稳发展,2008年后,银行资金进入行业,企业很容易贷到款,加之各地珠宝零售店数量迅猛增加,需求放大,很多上游珠宝加工或品牌企业靠负债扩大规模,铺设渠道,负债率极高,风险较大。
内部管理水平较低,风控意识缺位
     珠宝行业看似传统的行业,其实需要更高的内部管理水平,产品线长、职务繁多、资金量大等都考验着企业主的能力和智慧;黄金、铂金等贵金属是珠宝首饰的重要材质,而它的价格又波动频繁,风控意识缺位也导致很多企业经营很不稳定。
缺乏高端工艺、技术人员,劳动力成本偏高。
     目前很多高端工艺的技术人才必须从国外邀请,国内十分缺乏,即使高端设计师,国内品牌也喜欢从国外请,成本和代价都很高,但国内缺乏人才没有办法。上游加工厂的盲目扩张,也直接拉高了普通工人的工资,当前最基层的流水线工人平均工资都达到了4000元以上,劳动力成本明显偏高。
单一以担保方式获得间接融资,使企业陷入连保互保或负债漩涡
    担保这行业理论上是不存在的,因为担保公司都是有限责任公司,担保的责任是有上限的。前些年,珠宝行业盛行一个“联保联贷”,有些企业本身只有5000万的资产,却以联保连贷形式,实质担保了10家企业,以每家5000万计,他就担保了5亿。一旦所担保的企业出现了违约,担保实质就变成了负债。有些企业本身就不是很好,但是被负债给拖死了,因为没有风险意识以为就是签个字,盖章,盲目担保。本来一年能稳定能赚个几百万的,但却为别人担保几千万,担保就变成了负债,风险随时存在。
     中国珠宝行业未来发展趋势
 
消费文化逐渐改变(年轻化、多样化、时尚化)
     当前80、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流,已经改变了上一代消费者以婚庆和送礼为主要目的的消费。除了婚庆需要的硬性消费需求外,还有日常佩戴,服饰搭配以及各种场合佩戴不同珠宝的消费习惯都会形成。
消费总量仍有较大上升空间
     中国人均黄金珠宝首饰持有量低于亚洲平均水平很多,与美国、印度等珠宝消费大国的差距更大,因此今后的中国珠宝消费总量还有飞速增长的空间。
材料、研发、生产、加工、销售一体化进程将提速
     当前珠宝首饰产业有些“片段”化的感觉,产品经过工厂加工出来,集中堆在展厅,然后由全国的二级批发商分散批发到各地零售店。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,只是把一个“材料”转移到消费者,一件珠宝不仅仅只是贵金属材料和宝石,它还附带着很多文化和寓意。未来的珠宝产业链会呈现很多珠宝品牌的个体,也会加速实现材料、研发、生产、加工、销售一体化进程。未来加工厂为品牌专属定制与加工珠宝首饰会成为常态模式。
资本将加快流入这个行业
     未来,珠宝企业上市会越来越容易,不再单纯依靠银行贷款来获得资金来发展。这样,资本也将会更快流入珠宝行业,带动中国珠宝产业又一拨快速发展的黄金期。
规模化经营将主导珠宝行业
     未来规模化珠宝企业将会主导这个行业,当然也会诞生更多个性化企业,大企业将占据标准化珠宝产品市场,而个性珠宝企业或门店将主导个性定制的消费需求,而这类小而特色珠宝企业的空间会非常庞大,产值总量甚至不会低于规模化企业。
知名品牌将更富有价值
      “商号化”的珠宝品牌将越来越艰难,而真正具有品牌内涵、独特风格的珠宝品牌将更加被市场接受,抢占市场份额。
管理的重要性被广泛认识
    企业正规化、内部管理的精细化会成为珠宝企业必须达到的标准,外围资本也会要求企业运作更加明晰和标准,管理的重要性会被广泛认知,中高层管理人才无论现在还是以后都会十分紧俏。
市场将会被区隔,企业应各有特色,各有专攻
     全国各区域市场的珠宝消费习惯将会更加明晰,产品的研发设计将根据区域消费习惯而定,而企业也将会被分化、细化,很有可能一个珠宝企业就专注生产某个区域的产品,某种类型的产品,各有特色,各有专攻。
     中国黄金珠宝行业已经进入了必须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,转型升级离不开金融的介入和扶持,综合金融服务可能是整个行业最需要的模式。告别传统担保方式的银行借贷,单方面获取资金利息的初级状态,而应该让投资人融入到企业发展中来,共享发展成本。未来珠宝企业更需要的是资本合伙人,而不是银行借贷。